2月7日,滴滴出行宣布与北汽新能源、比亚迪、长安汽车、东风乘用车、东风悦达起亚、华泰汽车、江淮、吉利、雷诺日产三菱联盟、奇瑞、中国一汽、众泰新能源12家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建设面向未来的新能源共享汽车服务体系。 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分时租赁行业,现有的分时租赁企业没有一家盈利,滴滴进来会如何?要回答这个问题,需要先梳理传统的分时租赁与滴滴模式的不同。 传统分时租赁属于重资产行业,在实际运营中碰到五个难题:停车位、充电桩、信用体系、调度和运营成本,这造成分时租赁企业目前普遍亏损。 分时租赁要盈利,单车日均利用率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,按照罗兰贝格的预计,一家拥有50辆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企业,单车日均利用率的盈亏平衡点为20%。目前,分时租赁企业单车日均利用率普遍在12%~15%之间徘徊。 单车日均利用率还没有考虑隐形的费用,比如,违章处理、车辆损坏、车辆被盗等。算上这些,单车日均利用率要求更高。 传统分时租赁企业都有自己的约车平台,但他们相比于滴滴的流量来说,小巫见大巫,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。滴滴称,目前滴滴出行在多个城市为4.5亿用户提供出行服务,日订单超过万,全球60%网约车订单发生在滴滴出行平台。传统分时租赁最大规模的企业注册用户才千万级别,从流量的角度来看,与滴滴确实没法比。 滴滴与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介入分时租赁行业,与传统的分时租赁有很大不同,滴滴自己没有购买这些新能源汽车,没有背上重资产包袱,车辆都是12家整车企业的,滴滴提供平台服务。 与传统的分时租赁相比,滴滴有轻资产的优势。但是,滴滴介入分时租赁的模式也有自己的问题,利益分配需要妥善处理好。大众汽车、丰田汽车纷纷宣布转身出行服务企业,未来汽车可能真的如手机一样,硬件只是搭载收费的平台,硬件上赚到的钱远不如服务来得多。在这种大背景下,国内汽车企业也会走向那一步,滴滴抓住了好时机与12家企业签订协议。 12家整车企业中,有些需要盘活旗下分时租赁资产尽快赚到钱,有些希望了解转型未来出行服务是一种什么玩法,各种需求都可以借助滴滴的平台,利用滴滴的流量帮助他们揽客源。汽车厂商投资的第三方分时租赁平台可以接入滴滴共享汽车平台,厂商可以提供共享汽车车源,还可以为平台和合作伙伴提供金融和保险等服务。 对于滴滴来说,没有增加多少投入成本,只不过在现有的个体约车平台上增加12家车企的分时租赁信息,说得时髦一点叫导流。12家企业的分时租赁车辆,资产、管理、维护等,传统分时租赁企业碰到的难题,汽车厂商投资的第三方分时租赁平台也都会碰到,今后发展如何,就看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了。 文:万仁美编辑:王琨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,欢迎读者分享,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