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田制中的丰田车确实品质可靠,但毕竟是经济型车,用料不可能太高,成本也不可能太高。BBA在用料上确实讲究,所以面子上也都有子,在这个靠脸吃饭的时代,BBA走在了前面,满足了很多人的虚荣,好像开BBA都是成功人士,靠牌子赚钱,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没有钱也要买BBA的原因。也有人说所谓的BBA故障率高过两田不过是人们心理上无法承受或觉得买车价格低、要求低罢了。 两田车的故障率比BBA低一些,在江湖有开不坏的丰田之类的美称,而一旦说起BBA都会给人的第一感觉是,车的价格比BBA贵,但故障率也是比BBA还高,就像前几天某奔的漏油事件等,如果说BBA故障率比两田还高,则整理了四个原因: 首先,在一些国际上的主流大厂里,只要不是全设计问题,故障率其实差不多,大家也都按照6倍sigma进行质量控制,所谓故障率排行,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和意义,很多是一些机构做的,很多时候是为了赚钱。 其次,一般主流大厂对于汽车的设计寿命都是按照3-5年或3-50万公里来设计的,所以只要做好常规保养,不会有很差的驾驶环境和使用习惯,汽车可以开那么长时间,比如我朋友锐志开了10年,11万公里,基本上都是常规保养,另外一位同事的经典福克斯开了12年,17万公里,依然不错,除了油耗高。 其三,汽车的故障率也与使用新技术有关,例如德系汽车习惯使用更为激进的技术,对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乐此不疲,如大量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,大量使用电子元件,这些都很容易产生故障,例如与温度有关,与气压有关等等,但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故障,如果你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+手动挡变速箱,开30万公里基本上没有问题,我亲戚的长城C30车开了这么多年也没问题。 其四,不要过分迷信或过度排斥任何国家的产品,德系有德系的好,日系有日系的好,美系也有美系的好,它们的特征来源于本国的资源和文化环境,日本的资源比较丰富,尤其注重成本和使用成本,汽车的设计大多是以家用为主,对重量、内饰等方面的一切设计都是围绕着这一点,美国由于地大物博资源丰富,油又便宜,汽车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过度的,设计之初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油耗,因此美系汽车的造型是清爽的,结实的,不是很精致,就技术而言,德系最突出,许多核心电器、控制系统都是德国公司,比如博世,比如工装供应商HELLER,GROB等等。 轿车越高级越复杂,所涉及的事物和要求也就越高。比如本田买了引擎送车,为什么更换涡轮后出现明显的失速现象?其中包括丰田最新推出的技术,CVT故障,以及最近频繁出现的机油增多,这一切都不容忽视。一切基本的稳定都是以10年以上不更新的老技术为代价换取的。以性能为代价来稳定丰田。举例来说,丰田的2.5L自然吸气发动机热效率最高,不管是加速还是油耗,都比大众的1.4T强,更别提2.0T了。 老话说得好,要威武,要有头盔。就想马跑,就想马不吃草吗?要娶个漂亮老婆,又嫌她花钱,又嫌她不帮你挑水挑柴挑煤气。那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问题,关键在于你自己的取舍。但是总体而言,新架构下的丰田车的运动性还是无法与宝马车相比,且不说底盘调校水平有多高,其实TGNA架构的轻量化做得不够好,对运动性是个伤害。谈到本田,首先想到的就是隔音问题,哪位豪华车主不重视车内的安静。 结束语:BBA贵反映车辆由于进口等因素,与进口车辆无意间增加了许多附加税,如关税等,这也导致车辆产生贵,而田间车辆完全国产,在车辆价格上就会低很多。同时BBA的贵也体现在汽车的品牌、定位、以及车辆的材料等方面,每一辆汽车的贵也有很多方面,贵也是市场对它的认可,加上品牌本身的溢价率,也就造成了我们看到的贵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2159.html |